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探索教学新模式
12月12日,西北师大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落下帷幕。
本次比赛旨在弘扬学校优秀的教学传统和文化,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发掘根植于必赢唯一官方网站的“李秉德和南国农教育理念与方法”,引导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大赛参赛对象为我校承担全日制本科学生教学任务(含理论课和实验课)的青年教师。比赛内容包括说课及教学文档、教学演示、回答问题三个环节,分两级举行:院级初赛、校级复赛。共有367名青年教师参加院级初赛,占2015年我校40岁以下在编青年教师的62.7%。经过激烈角逐,38名优秀青年教师进入校级复赛。
引领学生坚持梦想
“梦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胡好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词,在校级复赛中,他选择“梦想”这个主题作为自己的讲授内容。
在他看来,生活中虽然很少有人会谈及梦想,但是他希望给予同学们一个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坚定对梦想的那份初衷!
为了讲好这堂课,胡好做了大量的准备,他曾多次组织学院里的老师和各个年级的同学当听众,每次讲课都使他有很多的收获,在老师与学生的反馈中,让他更加清楚地把握住教程内容的侧重点。
正如他在课堂上所讲的那样,无论结果如何,在努力的途中都会让你收获良多。在这次的比赛中,通过备课、讲课和评委点评,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白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他说,“很高兴学校能给予我们青年教师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比赛中快速成长。”
用心孕育教育之花
比赛中,经济学院的单美姣老师双语授课赢得了学生的满堂喝彩。
“与东南沿海相比,咱们学生的主要短板就是对于工具类课程的应用,像专业英语、计量工具等,而东南沿海学校,在本科阶段就大量开设全英文专业课,比如全英班的设置。纯英文的专业授课环境,能为学生考研、考ACC、CFA、FCET等这些含金量比较高的专业资格证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单美姣解释。
单美姣坦言,“在今天选择双语教学是非常有风险的,跟外院的老师相比,我不具有比较优势。我坚持这么做,是想让学校,整个教育层面提高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双语教学。”
正如她的参赛宣言写的那样:“用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学习工具,让他们成为教育均等化的直接受益者。”
不拘一格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电影通史》的课堂上,传媒学院的赵丽瑾老师讲述完宏观的电影史理论知识后,就侯孝贤的电影艺术与学生进行了探讨,在她看来,对具体的导演作品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课堂就不该拘泥一格,应当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赵丽瑾认为,对于传媒专业来说,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内容更丰富,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这次比赛中,赵丽瑾收获到了许多,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能够清晰自己的课堂内容,从而规范自己的课堂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说,“如果可以,我希望参赛老师间也可以互相观摩,去了解别人的教学方法,会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更多启发。”
教学互动是一起成长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院严富华是第二次参加教学大赛了。与第一次相比,他的教学理念有了不小的改变:“第一次参加参加教学技能大赛时,认为老师教学重在老师教,而不在学;而第二次比赛后,我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教,教和学一样重要,而学才是最终的目的。”
严富华很喜欢互动性课堂这种授课方式。在课堂上,他分享了同学们的设计作品,与大家一起对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互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充满激情,学生要及时给老师反馈信息,互动性课堂能让老师和同学彼此更深入了解。”
他认为,在教学中,必须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是有能力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告诉他们要怎么做,而且还要更多的激发他们的潜能,一起成长,彼此见证。
历时3个月,经过院级、校级的层层选拔和青年教师们的激烈角逐,文学院许琰老师、数学与统计学院孙小春获得一等奖,舞蹈学院吴军等7名老师获得二等奖,外国语学院刘波等13名老师获得三等奖,音乐学院晏晓东等15名老师获得优秀奖。
教育是传承文化、生成智慧的艺术,是影响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既为青年教师搭建了锻炼、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了他们磨炼教学内功、夯实业务基本功的意识,也调动了他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