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典范——敦煌文化”国际论坛在我校召开
10月10日下午,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七届甘肃省文博会“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典范——敦煌文化”国际论坛在我校专家楼会议厅召开。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南华大学、香港大学、吉尔吉斯比什凯克人文大学、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南非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等高校和敦煌研究院、甘肃省社科院、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敦煌学、丝绸之路研究学者及我校师生1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我校校长刘仲奎教授主持。
咸辉副省长在致辞中说,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华民族和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目前,全省已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古迹16895处,有距今8000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秦安大地湾以及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等众多文化古迹,也有青山碧水、冰川雪峰等自然景观,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宝库,因而甘肃在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优势。2013年1月,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启动实施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区域文化发展战略,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和全省文化发展大繁荣搭建了更为广阔的战略平台。
咸辉副省长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八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种文化既异彩纷呈,又相互融合,特别是以莫高窟艺术品和藏经洞文书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原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融汇了西域兄弟民族的文化精髓,体现了“和平共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勘称东西方文明交汇、碰撞与融合的典范。敦煌文化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这也为研究中国和世界各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咸辉副省长强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建设已成为各个国家新的发展战略。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一战略构想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甘肃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加强人文交流合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与各国共同开展敦煌文化研究、交流与合作,学习、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对实现加快转型升级、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咸辉副省长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多形式、高层次、全方位展示敦煌文化的人文价值,进一步深化对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内涵的认识,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和平共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我校党委书记刘基在致辞中指出,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在112年的办学历程中,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先贤学者先后在这里艰苦奋斗、辛勤育人,学校始终坚守大学本质,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学使命,积淀了宝贵的精神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特别在人文社科、华夏文明研究方面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学术特色鲜明、研究队伍稳定的华夏文明研究优秀团队和创新群体。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率先成立了西北文化研究所、敦煌学研究所和简牍学研究所,之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立了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10余个专门研究机构,致力于挖掘、研究、传承和推广甘肃的历史文化。为积极响应“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甘肃文化大省建设,2012年6月,学校组建成立了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9月,组建了省级“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一院一中心”旨在以华夏文明优势资源为研究重点,立足甘肃、面向西北,吸纳国内外研究力量,构建国家急需、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创新平台。同时,借助研究平台,学校整合优势资源,主动开展服务政府重大需求的理论和咨询研究。编撰出版了《华夏文明在甘肃》等20多部著作,举办了《伏羲文化大典》编纂研讨会、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会议,完成了《甘肃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甘肃省旅游人力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全省6个市州、20个县区的“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今年6月,学校在敦煌成立了西北师大敦煌学院。目前,学校已成为弘扬甘肃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的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刘基强调,敦煌文化国际论坛在我校举行,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西北师大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给予的信任和肯定,它的召开既是推进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有力回应,更是加快丝路文明现代复兴的步伐鼓点。
开幕式后,台湾南华大学郑阿财教授、康奈尔大学潘安仪教授、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甘肃省社科院颜廷亮研究员、厦门大学杨际平教授、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才让教授、京都大学山本孝子教授、香港大学崔中慧教授、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刘再聪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台湾地区敦煌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敦煌艺术与中国美术》《敦煌文献研究前景广阔》《古代敦煌及其文化的特点》《敦煌文学研究现状》《敦煌学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丝绸之路与敦煌》《敦煌藏文文献整理出版成果回顾及未来研究趋势之展望》《从唐五代时期的书札礼仪看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香港——走进敦煌•宏观世界》《敦煌文化是丝绸之路文明的灵魂》的主旨发言,介绍了美国、香港、台湾及大陆地区敦煌文化及敦煌学的发展状况,探讨了敦煌美术、文学、文献以及吐鲁番文书的研究现状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应新形势的敦煌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交流交汇交融”这一核心议题,探讨敦煌文化的典型性意义。大家认为,会议的召开对认识敦煌文化的典型性意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敦煌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论坛由我校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李并成教授主持。
论坛期间,陈国灿教授、郝春文教授、崔中慧教授等还做客“师大讲堂”,为全校师生作了“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系列讲座。
(编辑:李昊堃)